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康复中心 > 康复医疗
编号:13211688
老年性耳聋社区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12月1日 特别健康·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
     【中图分类号】R49 【文献标识码】A 【文章編号】2095-6851(2017)12--01

    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,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。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,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/5。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[1]。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,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[2]。老年性耳聋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。老年性耳聋,或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,是人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听觉器官衰老、退变,致使双耳对称、缓慢进行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,显著的临床特点是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。虽目前对老年性耳聋的研究已达分子生物水平[3],但老年性耳聋目前仍无药物有效治疗[4]。老年性耳聋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,严重恶化了他们的生活质量。为了维护和促进老年性耳聋病人的身心健康,提高病人的理解能力,人际交往能力。本研究针对老年性耳聋的特点,对百花军宅苑社区居家老年性耳聋病人40例,开展有计划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,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。现报告如下:

    1 资料和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筛选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,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60岁以上百花军宅苑社区居民体检的老年人中,选择言语听力4m以下,符合老年性耳聋诊断标准[5]的40例患者。最小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,最大的87岁,平均年龄70.5岁。男性20人,女性20人。文化程度:小学以下12人,初、高中22人,中专——大学6人。知情同意自愿参加,且家住百花军宅苑社区便于随诊。排除标准:其他原因耳聋(如遗传性,先天性,药物性,噪声性,中耳性,感染性,全身性疾病相关性耳聋等);伴有心,肺,肝,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;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。所有干预的老年患者中,认为耳聋不能治愈的98.2%。在筛选过程中,经测试均无意识障碍,神志清晰,可以进行与人沟通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1.2.1 把40例社区老年性耳聋患者中,男性20人,女性20人。男性女性分别采用抽签法各分为10人。然后随机将男性女性各10人组成一组,即分为2组,干预组和对照组,每组20人(男性10人,女性10人)。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、听力水平、耳聋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1.2.2 建立健康档案 由专人负责完成两组病人的资料建档建卡工作。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(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住址、联系方式等),纯音听力检测结果,健康评估等,并且不断完善和记录。干预组增加护理干预实施情况记录。

    1.2.3 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:静脉滴注丹参、维生素、营养神经等药物,以改善内耳微循环,并配合高压氧治疗10—14日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,包括饮食指导,听力保健等,嘱其不适随访及电话咨询等。干预组的20例病人,在此基础上,还要增加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指导。

    1.2.4 组成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小组。①每4名工作人员一组,由1名医生,1名主管护师,2名护师组成。每个小组负责10个老年性耳聋患者。提前电话预约。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,到病人家里给予指导。开始每2周上门指导1次,半年后改为每月上门指导1次。每次不超过1小时。②借助社区居委会活动室,邀请副主任以上医师或主管护理师,采用多媒体每2个月开展一次老年性耳聋健康教育讲座,创建健康交流平台。电话随访每周1次。随时接受病人及家属的咨询。

    1.3 统计学分析

    采用SPSS19.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,采用检验,p<0.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护理干预的措施

    2.1 加强健康教育干预。选取适合老年人看的有关老年性耳聋的书籍,宣传资料,定期上门给老年人阅读。对于视力不佳的老年人,可以教会家属或干预小组简明通俗地讲解给老年人听。对于严重听力减退的老年人,不要大声喊叫,要耐心,通过面部表情、口型和手势与他们进行沟通。有文化的老年人,用书写的形式交流。对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,在上门做宣教时,不厌其烦的多说几遍,使他们听懂。同时向老年人宣教饮食宜摄入含铁、锌、钙丰富的食物,可有效扩张微血管,促进内耳血液供应,防止听力减退。指导老人每日早晚各1次按摩耳朵,能缓解耳鸣耳聋。按摩方法:用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按摩左右耳轮,从上到下反复按压摩擦1分钟,然后交叉双手按压耳轮1分钟。让老年人由浅入深地了解老年性耳聋的病因,影响因素及日常积极防治的方法。

    2.2 加强心理干预。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不能及时、正确获取信息,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,性格急躁,孤独抑郁,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紧张。生活独立性的下降。

    2.3 加强居家环境干预。凡声音强度超过90dB,即可损伤听力,如放鞭炮、尖叫等。听到刺激性声音应远离或掩耳,避免长时间在噪音区停留。告知病人尽量减慢语速。过量的电磁波也可能引起耳鸣,要尽量远离电辐射。

    3 评价指标

    3.1 相关知识掌握率。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,包括老年性耳聋的病因,预防保健,助听器佩戴等方面的内容共10题。评分标准:不知晓计0分,部分知晓计1分,知晓计2分,总分20分,得分16分以上为掌握程度较好。问卷折半信度0.91,Cranach’s系数为0.798。

    3.2 生活质量。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(SF-36)进行评价,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(生理功能,生理职能,躯体疼痛,总体健康,活力、社会功能,情感职能,精神健康)共36个项目,每个维度得分为0分—100分,得分越高,生活质量越高[9]。两组相关知识掌握率及生活质量,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,各种原因无法完成的病人由家属或小组成员逐项解释后帮助其填写。共发放问卷40份,收回有效问卷40份,有效率为100%。

    4 讨论

    4.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能力建设。本组资料中,干预组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(P<0.05),说明采取专业护理知识干预后,效果优于传统教育。社区护理人员采用合作和指导的医患沟通方式,从应用心理学入手,唤起老年人对老年性耳聋等慢性病管理的自主性和自信心。

    4.2 建立社区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亲情关系。通过社区护理康复干预后,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,说明通过社区护理康复干预后,能为病人提供科学,有效的健康教育,使他们正确认识老年性听力障碍,克服由于听力造成的语言交流及心理障碍,增强自信心,和人际交往能力,走出家门,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交流,改善了生活质量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沟通对老年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干预,最终达到改善老年人的听力,提高交流能力,进而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“关注老年幸福,共享动听世界”。老年性耳聋社区康复护理,不仅限于某一天或某一年,而要当作一项长期的,全社会的项目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:

    苗春松.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。中国实用医药[J]2011,25:199—200

    王慧,王斌全. 护理干预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配助听器后助听效果的研究。中国实用医药[J],2012,7(19):128—134

    王翔,刘强和. 老年性耳聋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,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[J],2013.27(3):79—82

    苗艳. 老年性耳聋的研究进展。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[J],2012,18(6):554—557, 百拇医药(王海燕 李晓平 高燕玉 吴峰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保健版 > 康复中心 > 康复医疗